時間:2014-07-07 來源:法制網(wǎng) 責任編輯:admin
做繁榮法學研究的帶頭人
當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排頭兵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央政法委書記 孟建柱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ji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很高興來參加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表彰活動。首先,我代表中央政法委,向大家表示熱烈祝賀!
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評選活動從1995年開始,至今已經(jīng)舉辦七屆,推選了70位杰出青年法學家。剛才,聽了兩位同志的發(fā)言,很受啟發(fā)。在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中,有的堅守法學教育、研究陣地,成為法學各學科、各專業(yè)的學術帶頭人;有的戰(zhàn)斗在法治實踐前沿,走上立法、執(zhí)法、司法工作領導崗位,為繁榮法學研究、促進依法治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你們不愧為推動法治建設的先鋒。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凝結著人類智慧,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為各國人們所向往和追求。我們黨對法治的深刻認識,是通過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治國理政的豐富實踐而逐步深化的。早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文化大革命"中法制遭到嚴重破壞、國民經(jīng)濟跌到崩潰邊緣、國家和整個社會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的慘痛教訓時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隨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強調(diào)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強調(diào),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依法執(zhí)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zhí)政的一種基本方式。黨的十七大要求,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diào),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法治中國,是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實現(xiàn)中國夢,不僅需要物質(zhì)層面的國強民富,而且需要制度層面的文明振興。建設法治中國,既是中國夢的重要內(nèi)容,又是中國夢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對一個國家全面現(xiàn)代化具有根本性作用。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中,法治是重要標志。這表明我們黨對法治的認識、對科學治理現(xiàn)代化國家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當前,我國法治建設正處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之一,法學界大有可為,青年法學家大有可為。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廣大青年法學家進一步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當時代之先鋒、擔國家之大任,做到思想上有定力、學術上有功力、品格上有魅力,成為繁榮法學研究的帶頭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排頭兵,創(chuàng)造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yè)績。
第一,做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表率。法學是治國理政的大學問。能否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事關中國法學興衰成敗。毫無疑問,建設法治中國,需要海納百川,大膽吸收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法治文明優(yōu)秀成果。但是,借鑒世界各國法治建設有益做法時,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如果不顧國情照抄照搬別人的制度模式,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而且還會因水土不服造成嚴重后果。希望廣大青年法學家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解決問題,確保中國法學沿著正確政治方向發(fā)展。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zhì)特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把人類法治文明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偉大實踐,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
第二,做促進法學理論繁榮發(fā)展的表率。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關鍵是有科學的、發(fā)展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指導。人類法治發(fā)展史表明,一個國家法治飛躍,離不開法學理論繁榮發(fā)展。法學理論繁榮發(fā)展,是一個國家法治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法治中國必定是一個法學理論繁榮發(fā)展的中國。法學家代表著一個國家法學理論研究的水平和形象。希望廣大青年法學家從中國國情出發(fā),遵循法治規(guī)律,積極開拓新的法學理論研究領域,不斷創(chuàng)新法學理論研究方法,提高法學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術創(chuàng)新能力,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學理論體系。要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不斷提升中國法治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第三,做投身法治中國建設偉大實踐的表率。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實踐是理論研究的動力源泉和根本歸宿。脫離實踐和應用的法學理論研究,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蘊含著一系列法治問題,需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探索,給予科學的回答。希望廣大青年法學家緊緊圍繞研究、回答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研究、回答法治中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把法學理論研究進一步活躍繁榮起來,促進法學理論之樹常青。要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深入法治建設一線,運用法治原則,提出解決實踐問題的意見建議,從制度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要積極推動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建設法治中國、平安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第四,做引領社會風尚的表率。法學家既是法治理想的追尋者,也是社會風尚的引領者。法學家不僅要在法學理論研究上有精深造詣,而且要在個人品德、學術道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為人師表。希望廣大青年法學家為學為人,要通達寬厚;立言立德,要高風亮節(jié),真正做到以精湛的學問影響人、以高尚的道德感染人。要帶頭信仰法治、踐行法治,自覺把傳授法律知識與培育法治精神結合起來,推動法治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行為準則。
希望各地區(qū)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法學家的培養(yǎng)力度,為他們成長提供更多機會、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努力使他們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造就一支生力軍。希望各級法學會把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用好人才、服務人才作為一項戰(zhàn)略任務,造就一批學貫中西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大家,培養(yǎng)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青年法學家隊伍。
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的評選表彰,既是對優(yōu)秀青年法學家的褒獎,更是勉勵。希望廣大青年法學家以這次評選表彰為新的起點,珍惜榮譽、再接再厲,與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一道,為法治中國建設再立新功!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譜寫精彩華章!(本文是2014年5月4日孟建柱同志在會見第七屆全國十大杰出青年法學家時的講話摘要。原載《長安》雜志2014年第7期)